政策暖風難改醫藥業增速下滑之勢
來源:化學制藥工業協會
發布時間:2014.06.27
瀏覽:10537 次
低價藥目錄出臺、各省 藥物 招標不再唯低價是
低價藥目錄出臺、各省藥物招標不再唯低價是取、鼓勵社會辦醫……今年以來,我國醫藥行業政策亮點頻出,與以往動輒降價的嚴厲政策相比,可謂暖意甚濃。但在昨日召開的第五屆中國與世界醫藥企業家高峰會上,所透露的行業最新數據則顯示,雖然政策利好超預期,但今年醫藥行業增速下滑的頹勢難改。據披露,2013年我國醫藥產業的利潤增長17.6%,今年1-4月則為14.3%,也處于繼續下滑的通道中。
在中國醫保商會副會長許銘看來,除了國內市場增長乏力外,中國醫藥企業的出口情況也呈現萎縮態勢。去年,醫藥進口總額的增長為6.8%,出口達到15%。至于今年1-5月份的出口數據,昨日剛剛出臺,增長僅為5%,進口額則增長13%。據許銘預測,今年全年醫藥行業的出口總額增長在4%至5%之間,對企業出口業務的前景謹慎看好。
在談到醫藥產業增速下降的深層次原因時,據林建寧分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醫療衛生投入放緩,新醫改三年來已投完8500億元資金,到2013年,醫改投入下降了;二是醫院實施醫保控費,導致終端銷售明顯下降;三是出口不理想,也是影響醫藥板塊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
許銘則指出,醫藥行業目前處于發展不均衡的局面中:一些企業竭澤而漁,如原料藥、中間體、仿制藥領域,多年來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的發展特征不改,與環境保護之間矛盾突出。在研發方向上,也有一窩蜂的趨勢,比如小分子藥物的研發已經到頭了,我國現在還在大量研究、申報替尼類藥品。此外,他認為,醫藥行業的發展,要有強大的金融體系來支撐,目前投資資金是“漂浮在產業上面”,對創新性、中小型企業的支持不夠。
即便如此,今年政策環境趨暖,也為醫藥行業帶來一抹亮色。在林建寧看來,今年低價藥目錄開始實施,藥品降價壓力比前幾年減輕,西藥的價格有望保持上漲。據他介紹,“2014年的政策使采購模式出現變化,屬于結構性利好。獨家、品牌企業的利好較大。”
政策環境暖風頻吹,好于預期,但國內醫藥企業在應對全球化競爭中卻顯得步履蹣跚。峰會上,企業界人士一致表示,仍期待市場化政策的導入,希望以此充分發揮醫藥企業自身的積極性與開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