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養生四要點
來源:當代健康報(濟南)
發布時間:2014.10.24
瀏覽:11211 次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霜降過后,我國北方冷空氣活動頻繁,溫度會迅速下降,清晨地面上的水分,會凝結為霜。同時植物開始凋零,陰氣更甚。體質較弱者及老年人很容易滋生疾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霜降過后,我國北方冷空氣活動頻繁,溫度會迅速下降,清晨地面上的水分,會凝結為霜。同時植物開始凋零,陰氣更甚。體質較弱者及老年人很容易滋生疾病。因此,霜降養生不僅可以預防深秋常見疾病的發生,而且還能為安全度過寒冬儲備足夠的能量。為此,霜降養生應把握以下四個要點。秋季雖近尾聲,仍需防秋燥 霜降節氣雖已時至深秋,但“秋燥”并未完全消退。由于秋燥的存在,燥邪極易傷人津液,津液既耗,就會出現燥象。肺喜潤而惡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響,就會出現鼻干咽燥、聲音嘶啞、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癥狀。可見,霜降養生仍需把握“滋陰潤燥”之原則。因此,霜降時節應多吃芝麻、蜂蜜、銀耳、青菜之類的柔潤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豐富、滋陰潤肺的水果。此外,還要早睡早起,早睡能養陰,早起可培陽,以利舒肺,使機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氣候冷熱多變,注意防疾病 霜降時節,氣候干燥且寒熱多變,稍有不慎極易傷風感冒或舊病復發,故常被人稱為“多事之秋”。因此,人們在這一節氣應高度注意預防呼吸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和腹瀉等消化道疾病,特別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更應引起足夠重視。在此節氣,老年人也極容易患上“老寒腿”的毛病,慢性支氣管炎也容易復發或加重。因此,秋季養生防病一定要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并采取相應措施,預防疾病產生。尤其要注意添衣蓋被,早晚保暖,謹避虛邪寒氣侵襲,這里要提醒廣大老人和女性朋友應特別注意腳部保暖,防止寒從腳下起,病由忽視生。但防寒不等于要過早地穿上棉衣,還須進行“秋凍”鍛煉,以提高抵御冬季嚴寒的能力。
風寒草枯葉落,謹防抑郁癥 到了霜降節氣,花草會逐漸枯萎,綠葉會變黃飄落,若加上“凄風慘雨”,真可謂“秋風(微博)秋雨愁煞人”。人感受了這種季節的變化很容易引起傷感和憂思,甚至出現意志消沉、抑郁惆悵等情緒。因此,這個時候的精神調養不容忽視,要及時加以疏導化解,必要時可進行心理咨詢,尋求更多幫助。平時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做到起居有常,生活規律,早睡早起。因為睡眠養生能夠使人提前覺醒,精力充沛,從而避免秋季抑郁的發生。其次,要適當補充高蛋白營養,如牛奶、雞蛋、豬肉、羊肉和豆類等食物。此外,還要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健身活動,如歌舞、太極拳、散步、慢跑、登山、旅游等,保持樂觀情緒,安神寧志,振奮精神,化解秋郁。
秋季果豐蟹肥,秋補正當時 深秋季節菊黃蟹肥,果蔬豐富,正是飲食調養和進食補品的大好時機。民間早就有“一年天天補,不如霜降補”和“補冬不如補霜降”等說法,認為“秋補”比“補冬”更要緊。根據養生學的觀點,在季節與進補的相互關系上,秋補則應以滋陰潤燥“平補”為宜。所以,進補要以“潤燥、固表、益氣”為原則,因人而異,因時制宜,“藥補”與“食補”相結合,注重平日的飲食調養。要適當多食用一些甘寒汁多的各類水果和蔬菜及豆制品,也可服用白木耳、芝麻、蜂蜜、冰糖等食品以潤肺生津,可以防止秋季最容易出現的口干、皮膚粗糙、大便干結等“秋燥”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