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環保法》實施 藥企遭遇生死考驗
來源:賽柏藍
發布時間:2015.03.27
瀏覽:13742 次
近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京舉辦,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年會上發表主旨演講,在談及環境治理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時,表示要脫稿多講兩句。 張高麗在主旨演講中表示,將重點對大氣、水和土壤污染進行治理,對一切環境的違法
近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京舉辦,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年會上發表主旨演講,在談及環境治理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時,表示要脫稿多講兩句。張高麗在主旨演講中表示,將重點對大氣、水和土壤污染進行治理,對一切環境的違法行為做到“零容忍”。
在結束這一段內容之后,張高麗表示:“各位朋友對中國經濟高度關注,也高度關注中國的環境治理和應對氣候變化,在這里我想離開稿子,多講幾句。”
他表示,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會把生態環境和治理污染問題擺到突出的位置,建設美麗中國造福子孫后代。
說起環保來,醫藥企業常常別來列為污染的大戶,重點監測對象,但是,對于醫藥企業來說,環保也是最不受關注的一個關鍵詞。
但是,從最近一段時間高層、媒體的關注焦點來說,醫藥行業將會面臨環保高壓。
2014年12月,央視曝光魯抗制藥偷排抗生素引起輿論軒然大波;2015年1月央視又接連對山東希杰生物制藥企業污水橫流嚴重污染地下水、河南南陽普康藥業污染問題、河北冀衡藥業導致當地環境污染,周圍存癌癥村等進行了集中報道。
3月15日晚,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又對深州市制藥企業排污問題進行了曝光。據報道,河北冀衡藥業深州分公司,大量廢水如何排放,企業負責人給不出明確回答,而藥廠所在的村子,酸味彌漫。
央視如此高密度、集中曝光背后傳達的傾向值得高度關注。經過曝光后,這些企業遭遇停產整頓。以前媒體曝光,監管部門查處、整改,然后再接著原樣干,但是現在照原樣干的機會可能會越來越少。
原因是以前企業能夠照原樣干,背后一般是地方保護在或多或少地起作用,而現在地方政府也在打警示牌。
昨天賽柏藍和微友們分享了一家制藥企業因為污染而被停產超過一年,本來有機會被并購,現在并購計劃也因此被擱淺的信息。據媒體報道這個案例浙江當地通過法院事先還發出預告,并通過官方微博全程直播庭審過程。
眾所周知,在制藥行業中,原料藥尤其是污染大戶,浙江省也是原料藥的大省,政府部門如此高調宣傳這個案例,無疑是給制藥行業尤其制藥行業中的污染大戶敲響了警鐘。浙江這家制藥企業因為環保問題讓企業面臨絕境,未來因此出現絕境的例子會更多嗎?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咨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現在很多原料藥企業根本沒有錢做環保,而市場行情又很差,所以面對新《環保法》,這些企業要生存下去非常困難,今年將有一批資金鏈緊張的企業被淘汰。
下面轉載媒體對此一篇分析報道。
新《環保法》實施藥企遭遇生死考驗
來源:中國經營報
一場空前的環保整治風暴即將來襲。
2015年1月1日,新《環保法》正式實施。“按日計罰不設上限”“企業違法可拘留責任人”“監管部門問責措施嚴厲”等鐵拳政策一一落地。
一些污染問題久治不絕的原料藥企業“壓力山大”,或面臨倒閉破產。
史上最嚴
據記者了解,新《環保法》的最大亮點是加大懲罰力度,其中對企業更為嚴格的,就是對環境違法的行為按日計罰、上不封頂。
新《環保法》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從責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這一處罰,將極大地提高違法成本。
新《環保法》還增設了治安處罰和連帶責任,針對未批先建又拒不改正、通過暗管排污逃避監管等違法企業責任人,引入治安拘留處罰,構成犯罪的,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有人形象地稱之為:“以前是罰票子,現在蹲號子”。這將極大震懾違法行為人。
同時,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環境監測機構以及從事環境監測設備和防治污染設施維護、運營的機構,在有關環境服務活動中弄虛作假、對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負有責任的,應當與其他責任者承擔連帶責任。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王燦發曾表示,過去我國存在“兩高一低”的局面:守法成本高、執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比如建設項目違法了以后,罰款最多20萬元,但那些水電等大型工程投資都是幾百億元,處罰金額尚不及其一天的設備租金,在這種情況下法律的威懾力幾近于無。但新《環保法》中增加了按日計罰的規定,加大了企業違法成本,增強了法律法規的威懾性。”
行業洗牌
我國是化學原料藥生產大國,尤其是發酵類藥物產品的產能產量位居世界第一,現在全球70%~80%的原料藥在中國生產。
而原料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量大,廢物成分復雜,對于環境和人體健康危害都比較嚴重,進而使得制藥企業環境形勢較為嚴峻,并不斷有制藥企業由于環保不達標被要求限產或停產整治。
據不完全統計顯示,2013年,環保部門共排查醫藥制造企業4894家,查處環境違法企業157家,其中有18家環境違法問題較為突出的企業被掛牌督辦。
2014年6月,環境保護部等8部委聯合召開2014年全國環保專項行動電視電話會議。這次會議確定的2014年全國環保專項行動重點任務之一就是,在2013年專項行動的基礎上,開展醫藥制造行業“回頭看”,集中查處一些污染問題久治不絕的藥企。
湖北省環保廳也發出責令廣濟藥業等36家企業限期整改的監察通知。同時責令李時珍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中藥廠一期、二期工程立即停止生產,對中藥廠一期工程進行環境影響后評價,并盡快完成中藥廠一期、二期項目環??⒐を炇展ぷ?,對存在的問題限期進行整改,未經批準不得恢復生產,并對該公司環境違法行為依法立案查處。而羅田縣新普生藥業有限公司、湖北省宏源藥業有限公司、黃岡永安藥業有限公司也被責令限期整改。
對藥企而言,環保治理等同于一條漫漫“燒錢”路。
根據海正制藥披露的2010年社會責任報告顯示,其在2008年~2010年,累計投入總計超過2億元人民幣用于建造污染控制設施,其三年合計的利潤總額則為10.1億元。國內原料藥巨頭之一的聯邦制藥在內蒙古工廠,累計投入超過4億元資金在環保上。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咨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告訴記者,醫藥企業的治污費用非常高,要花幾億元或者更多,因此從前在環境執法力度不強時,企業往往愿意被罰款也不愿進行環保投入。今年如果新《環保法》真的能夠落實到位,現在的污染大戶需要投入相當于幾年利潤的資金進行冶理才能生存下去。
史立臣表示,現在很多原料藥企業根本沒有錢做環保,而市場行情又很差,所以面對新《環保法》,這些企業要生存下去非常困難,今年將有一批資金鏈緊張的企業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