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脾一虛啊,人就等于廢一半!”蘇大娘不禁感慨。
50歲的蘇大娘,近期手腳總覺得寒冷,不僅如此,身體也出現多種不適,四肢浮腫、虛胖、夜晚睡覺總流口水。種種癥狀使其精神頹靡,整個人憔悴了不少。
女兒帶她看了一位老中醫,醫生說這是脾虛惹的禍,需要好好調理。
蘇大娘這才明白脾胃健康的重要性。俗話說,脾虛則百病起,但人們似乎更關心腎虛,大多忽略了對脾的調養。其實,脾虛也不容忽視。
一、脾胃,中醫眼中的“后天之本”
《黃帝內經》內指出,脾胃與膜相連,居于中焦、五行屬土,喜燥而惡濕。中醫里所說的脾與現代醫學所說的不同,西醫所說的脾其實是指單一器官,有實體結構。
與中醫所指的沒有實體結構的五臟六腑不同,中醫的脾其實是以經絡(脾經)為基礎劃分的功能行區域,它屬于抽象功能的符號,偏側重于運化部分的功能。
中醫認為脾對于食物消化、吸收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可稱之為“后天之本”。人在出生之后,不論是生命活動的延續還是氣血津液的運行,都需要脾的參與。
人體一旦出現脾虛,會導致體內的各個臟器都受到影響,包括心臟、肝、肺以及腎等臟器,容易引起這些臟器都出現功能性損傷。
二、為何現代人大多脾虛?原因或有3個
為什么現代人很多都有脾虛的情況?這和現代人身上常見的三個不良習慣之間有很大的聯系。
第一是,飲食不節。很多人長期處于過飽過饑、暴飲暴食的狀態下,飲食上攝入了大量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會導致脾胃的負擔過重,容易引起脾虛發生;
第二,壓力過大。“憂思傷脾”這句話是有科學依據的,長期處于過度思慮的狀態下,容易讓消化系統功能受損,也會增加脾虛出現的幾率;
第三,過勞過閑。早期人們都是體力勞動較多,長期過量進行運動容易傷脾,而現代人多處于缺乏運動的狀態下,長此以往下去也容易導致脾氣受損,引起脾虛。
三、脾虛的人,身體常有6個表現,別忽視
一些出現脾虛的人群,身體上往往會有一些異常的癥狀表現,對照下你身上如若有這些表現的話, 要及時引起重視了。
常流口水:脾氣不足時,會導致身體涎液的化生出現異常,這類人群在日常特別容易出現流口水的癥狀,早上起來的時候經常會發現枕頭上濕了一大片。
身體虛胖:脾胃功能受損時,人體攝入的食物會無法進行消化、代謝,這樣一來容易引起身體肥胖,但這類人群身體多比較虛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虛胖。
上腹脹滿:脾胃功能較差,會導致食物無法正常消化,身體內淤積大量的食材會讓人食欲下降,日常還會經常覺得上腹部飽脹,特別難受。
面色發黃:脾氣虛的人,體內的血氣無法正常生化、上升,容易導致人的面色萎黃,特別沒有光澤,整個人看起來有點病懨懨的。
大便溏瀉:一些人在日常排便的時候會發現自己的糞便長期不成形,且沖水的時候便器上會有殘留,這多半是由于脾虛引起。脾虛人群身上最為典型的癥狀之一就是大便稀溏,部分患者可能會有干結的癥狀。
口氣不清:脾虛的人群,日常攝入的食物無法正常進行消化,大量的食物在脾胃內堆積,容易產生異味。而這些異味會逆氣上行,讓人出現難聞的口臭,刷牙也無法緩解。
四、如何調養脾胃?注意4個細節
那么,對于一些出現脾虛的人群來說,該如何去緩解這個癥狀呢?做好四件事。
1.注意飲食
飲食上要注意保持以清淡為主,可適當多吃些五谷。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不要攝入大量高脂肪、高熱量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在吃飯的時候要注意細嚼慢咽,將食物充分咀嚼后再咽下,這樣做可以減輕脾胃的負擔,對于養脾有很大好處。
2.勞逸適度
日常要注意讓自己的身體不要過于疲勞,當感覺疲勞的時候要及時休息。當然,一些人平常疏于運動的要多參與一些運動,運動可幫助促進體內的血液循環速度加快,對于脾氣運行有好處。運動要注意量力而行,不要超負荷進行,否則反而會影響健康。
3.注意調節情緒
長期處于情緒不好的狀態下,也特別容易傷脾,所以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以寬容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生活。日常要學會多出門走走,或者是跟人傾訴自己的情緒,不要長時間自己憋著。
4.按揉兩穴位
想要養脾,也可以通過按揉穴位來輔助,足三里和肚臍是兩個不錯的位置。
足三里位于膝蓋下方3寸處,是脾經通過的主要穴位之一。每日按揉此位置50~100次,可起到調理脾胃的作用;而肚臍位置則可以用手掌心緊貼后順時針按揉,每次進行5分組或者是上下搓動肚臍兩側直至微微發熱,對于改善脾胃健康也有幫助。
脾胃健康對于我們每個人而言都非常重要,在日常一旦發現自己的身體出現異常表現,要及時去進行調理。最好是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調理,避免出現不對癥的情況。
參考資料:
[1] 《為什么中國人“脾虛”的那么多?中醫12個字說出真相》.生命時報. 2019-12-14
[2] 《脾虛生百病!中醫坦言:脾虛的人,至少會有這9個毛病》.山西省中醫院.2022-07-24
[3] 《5個標準判斷脾胃好壞!中醫給夏季養脾胃“劃重點”》.生命時報 .2020-07-2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39健康網(www.39.net)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